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——唐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(资料图)
天宝元年公元742年,江宁丞王昌龄陪一位叫辛渐的朋友自江宁(今南京)至润州(今镇江)。辛渐这次的行程,计划由润州渡江,取道扬州,北上洛阳。
这个大致的线路,333年后的王安石,也几乎原路走过。只是他的目的地不是洛阳,是开封。
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,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(宰相),开始推行变法。由于反对势力攻击,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职务。十六岁的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,江宁从此便成王安石息肩之地,所以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。
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,王安石第二次拜相,自江宁钟山至润州京口,再渡江至瓜洲北上进京(宋都东京)。船至瓜洲时,触景生情的诗人写下:
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京口瓜洲一水间,说的就是今天的镇江和扬州之间,隔长江相望。京口和瓜洲之间的水路,宋人王安石和唐人王昌龄的朋友辛渐,都走过。
王昌龄送辛渐的分别之处“芙蓉楼”,在润州西北,原名西北楼,登临其上可以俯瞰长江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二十六《江南道·润州》丹阳:“晋王恭为刺史,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,西北楼名芙蓉楼。”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报平安,而是侧重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、坚持操守的信念。此时的王昌龄因不拘小节,正遭谤议,仕途不顺。
“玉壶”,是一个美好纯洁的意象。
南北朝时人鲍照的《代白头吟》里就写有“玉壶”:
直如朱丝绳,清如玉壶冰。
志士如红色丝绳般正直,如玉壶冰般高洁清廉。
而自开元宰相姚崇作《冰壶诫》来,本朝诗人王维、崔颢、李白都曾以冰壶自励,推崇光明磊落的澄澈品格。
姚崇(650年~721年),唐朝名相,陕州(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)人。曾作《冰壶诫》一文(节选):
冰壶者,清洁之至也,君子对之,示不忘乎清也。夫洞澈无瑕,澄空见底,当官明白者,有类是乎?故内怀冰清,外涵玉润,此君子冰壶之德也。
“故内怀冰清,外涵玉润,此君子冰壶之德也。”
王昌龄,是有“冰心在玉壶”的君子之德的人。
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,王昌龄出生于山西太原。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,二十三岁前后,曾来河南嵩山学道。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,三十四岁的王昌龄,在长安以博学宏词登科,任河南汜水县尉。三年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,改任汜水县尉,再迁为江宁丞。
据说在去江宁任所的路上,王昌龄故意迟迟不去报到,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,每天借酒销愁。到江宁后,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不公的手段,如此性格,着实容易落人把柄。
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之临别所嘱,是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。南国的寒雨青烟和兀然傲立的孤峰,既是景语也是情语,借景抒情,寓情于景。
洛阳亲友若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王昌龄和李白,是好友。
王昌龄被后世尊为“七绝圣手”
李白则被当朝前辈诗人贺知章赞许为“谪仙人”
心性直爽的张九龄、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李太白,
天才诗人,总是不幸。
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,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,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后,十分钦慕,便召李白进宫。据说李白进宫朝见那日,玄宗降辇步迎,“以七宝床赐食于前,亲手调羹”。
李白对玄宗关于当世事务的各种询问,对答如流。玄宗大为赞赏,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,专职给自己写诗文娱乐,陪侍左右。
后来的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生性不羁的李白让高力士脱靴,遭人嫉恨,谗谤于玄宗;玄宗疏之,赐金放还。
烈士击玉壶,壮心惜暮年。
三杯拂剑舞秋月,忽然高咏涕泗涟。
凤凰初下紫泥诏,谒帝称觞登御筵。
揄扬九重万乘主,谑浪赤墀青琐贤。
朝天数换飞龙马,敕赐珊瑚白玉鞭。
世人不识东方朔,大隐金门是谪仙。
西施宜笑复宜颦,丑女效之徒累身。
君王虽爱蛾眉好,无奈宫中妒杀人!
——李白《玉壶吟》
这首《玉壶吟》,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,李白供奉翰林的末期,赐金还山的前夕。
被放还的李白,于这年夏天来到了东都洛阳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杜甫,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,见面了。在洛阳时,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(今开封、商丘一带)会面,访道求仙。
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
《唐诗里的河南》,李白杜甫,梁宋之旅,下期再会。
三采诗旅秦团长
2022.12.03于北京三采棠